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我的燒餅ing

小 時,
中式早餐店內油條和燒餅是我的最愛,
但我不愛兩個結合在一起的油膩,
只喜歡分開個別吃,
念大學時就住在眷村區塊邊,
油炸蛋餅,蘿蔔絲餅,餡餅,大餅,
更是 窮學生填飽肚子滿足口慾,耐嚼伴讀的良伴,
隨著近年眷村的式微,
突然感覺,
屬於眷村的美味只能在永和豆漿連鎖店內找到叫燒餅與油條的東西,

年度兩次到基 隆,
必定造訪孝四路的三角餅,
買了約百元的餅塞進包包後,
待逛夠基隆廟口小吃,
心滿意足的搭著火車,
帶回家放進烤箱微熱和家人分享,
也懷念那永和市場內的蟹殼黃,
但就 為了解饞,
民國九十九年開春後,
我開始思維著
找燒餅做做看吧。

栽 入網路世界搜尋,
又是上百筆網頁,
一頁一頁的細看,
用我的能力與工具思量且省卻不必要的添加,
找到了參考網頁,
開始試做,
製程中需要不斷的桿製,
雖然每一次的 桿都得用力,
更得用心的避免油酥跑出,
常是桿平後鬆弛,一輪再一輪,
終於按壓芝麻在表面,
更是神奇的黏上好多喔,
只是分割大小不一,
初次完成後進烤箱,
我們更緊 盯著烤箱看,
看著它慢慢成型
顏色呈現金黃,
好香的芝麻與酥皮層次啊,

雖然已是燒餅,
但還不是我要的發麵燒餅啊,
再繼續搜尋,再試做,
加入酵母發酵,
等待的過 程竟然又是令一種期待,
終於白胖胖的胖燒餅出現了,
可是
可是冷掉後口感稍嫌硬些,
決定再加入蔥花,調整麵糰,
再給它細細的桿,
再給它仔細的分割大小,
再給它進烤箱,

隨著定溫與時間的流逝,
小胖胖的小燒餅,
伴隨蔥花香,
醉了,
蔥花。

嗜甜如命的我,
當然不能忘懷甜滋味,
在燒餅基底完成後,
桿製過程再夾層黑糖,
烤後,黑糖會滲出,
脆甜的燒餅,
當然,
又完成了。
雖然燒餅冷掉後呈現鬆軟,
但這就我要的,
可以是
全素無反式脂肪喔,
因為沙拉油是其重點材料啊。

燒餅,
雖然用油量在不知不覺下就在揉入麵粉中,
這種有嚼勁與耐饑的食物,
讓我不禁比較起
客家菜的粉()油,粉鹹的特色
和燒餅的做法,
都曾是艱困生活中先人的飲食智慧,
有著餵飽一家子的能耐,
但在時間的洪流中,
這些都曾是我小時難忘的美味,
如此無痕的 
點滴在社會的改良中消逝,
我想留住它 

沒有留言: